蓝莓题库

蓝莓题库

欢迎来访!

网站首页物流问答 正文

中国大学mooc统计学--唐莉琼慕课答案大全

作者2023-05-30 08:37:01物流问答 78 ℃0 评论

第一章统计学的基本问题

单元作业(第一章)

1、国势学派对统计学的主要贡献是
    A、采用了数量分析方法
    B、引入了大数法则
    C、提出了“统计学”这一名词
    D、证明了小样本理论

2、对某社区8000名居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其总体是
    A、8000名居民
    B、每一名居民
    C、8000名居民的收入
    D、8000名居民的生活支出

3、反映性别、职业等个人特征的数据属于
    A、定序数据
    B、定类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4、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各种现象的内在规律
    B、各种现象的数量方面
    C、统计活动过程
    D、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5、下列哪个变量不能采用定比尺度计量
    A、企业职工人数
    B、企业产品产量
    C、企业销售额
    D、企业利润额

6、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时,该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7、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的特征是
    A、大量性、数量性与同质性
    B、大量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D、同质性、数量性与差异性

8、就总体单位而言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9、下列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是
    A、企业职工年龄
    B、高校教师收入
    C、城市居民身高
    D、部队军人身份

10、某高校在校学生数为13000人,若要研究该校在校学生规模是否适度,这里的"在校学生数为13000人"是
    A、指标
    B、变量
    C、标志
    D、标志值

1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
    A、统计学
    B、统计活动
    C、统计方法
    D、统计资料

12、某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和机器设备数是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13、下列各项中哪项属于流量
    A、人口数
    B、商品库存量
    C、商品销售量
    D、企业设备台数

14、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依次分为(   )三个阶段。
    A、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
    C、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15、某班三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6分、85分和92分,这里的"统计学成绩"是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16、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个体)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E、人口的性别比是品质标志

17、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商品库存额
    C、人口数
    D、出生人数
    E、投资额

18、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粮食产量属于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E、质量指标

19、非结构化数据包括
    A、文本
    B、图像
    C、声音
    D、办公文档
    E、符号

20、连续不断的网络数据总体属于
    A、有限总体
    B、抽样总体
    C、具体总体
    D、无限总体

2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A、全部成年人数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数量标志
    C、“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品质标志
    D、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

22、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A、商品销售额
    B、零售价格指数
    C、耕地面积
    D、机器台数
    E、商品库存额

23、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A、某人的身高
    B、某地区某年的钢铁产量
    C、某设备的使用年限
    D、某职工某年的工资收入
    E、某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4、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25、统计研究所关注的是个体数量特征而非总体数量特征。

26、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在于前者简单,后者复杂。

27、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个数。

28、从广义上说,可变标志、指标都是变量。

29、统计学是研究总体数量方面的规律的,所以就不需要做定性研究

30、数量标志是用数值表示的,而质量指标是用属性(文字)表示的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单元测试(第二章)

1、抽样调查中,抽取样本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A、随意原则
    B、随机原则
    C、可比原则
    D、对等原则

2、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A、灵活程度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D、作用不同

3、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4、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5、某市工商企业2017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6、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影响各组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A、组距和组数
    B、组数
    C、组距
    D、组中值

7、某连续变量组距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其末组组中值为
    A、490
    B、500
    C、510
    D、520

8、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
    B、分组标志的选择
    C、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
    D、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

9、正常情况按成绩分组的学生人数次数分布图呈
    A、钟型分布
    B、U型分布
    C、正J型分布
    D、反J型分布

10、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11、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依次分为
    A、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
    C、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12、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另立一组

13、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A、统计报表
    B、普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抽样调查

14、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A、就是组平均数
    B、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C、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D、在开放式分组中,可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E、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15、对于离散型变量数列
    A、只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B、只能编制单项式数列
    C、对于变量值项数少的可编制单项数列
    D、对于变量值项数多的可编制组距式数列
    E、既能编制单项式数列,也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16、统计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各组的频数大等于0
    B、各组的频率大于1
    C、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
    D、各组的向上累计频率大于1
    E、各组的向下累计频率小于1

17、下列对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陈述中,错误的有
    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两者都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单位
    C、两者都是按非随机的原则抽取单位
    D、两者都属于专门调查
    E、两者都用以推算总体的数量特征

18、普查是一种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一次性调查

19、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实值之间的误差

20、重点调查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的。

21、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它并不能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2、编制组距数列在具体确定组距时,应使组距能体现组间资料的差异性和组内资料的同质性。

23、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24、典型调查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因其也遵守随机原则。

25、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八章单元测试

1、根据季度数据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节比率之和为
    A、100%
    B、1200%
    C、400%
    D、0

2、增长1%水平值的表达式是
    A、报告期发展水平/100
    B、报告期增长量/增长速度
    C、基期发展水平/100
    D、基期发展水平/1%

3、若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8倍,则我们称之为
    A、发展速度为700%
    B、翻了3番
    C、翻了8番
    D、增长速度为800%

4、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最常用的方法是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数平均数
    C、首末折半法
    D、移动平均法

5、若时间数列呈现出长时间围绕水平线的周期变化,这种现象属于
    A、无长期趋势、有循环变动
    B、有长期趋势、有循环变动
    C、有长期趋势、无循环变动
    D、无长期趋势、无循环变动

6、银行年末存款余额时间数列属于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指标数列
    D、平均指标数列

7、某一时间数列,当时间变量t=1,2,3,...,n时,得到趋势方程为y=38+72t,那么,取t=0,2,4,6,8,...时,方程中的b将为
    A、144
    B、36
    C、110
    D、34

8、当一个时间数列是以年为时间单位排列时,则其中没有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

9、某企业1998年的产值比1994年增长了200%,则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50%
    B、13.89%
    C、31.61%
    D、29.73%

10、1990年某市年末人口为120万人,2000年年末达到153万人,则年平均增长量为()万人
    A、3.3
    B、3
    C、33
    D、30

11、当时期数列分析的目的侧重于研究某现象在各时期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时,应采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A、算数平均法
    B、调和平均法
    C、方程式法
    D、几何平均法

12、在测定长期趋势时, 如果时间数列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宜拟合
    A、直线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曲线模型
    D、指数曲线模型

13、在测定长期趋势时,当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速度基本不变时,宜拟合
    A、直线模型
    B、二次曲线模型
    C、逻辑曲线模型
    D、指数曲线模型

14、下列时间数列中,指标数值相加没有意义的有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强度相对数时间数列

15、已知一个时间数列的项数、水平法平均增长量和最初发展水平,则可以计算求得
    A、各期环比发展速度
    B、最末发展水平
    C、水平法平均发展速度
    D、累计法平均发展速度

16、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
    A、时间的一致性
    B、总体范围的一致性
    C、经济内容的一致性
    D、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17、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增长速度
    C、逐期增长量的连加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
    D、逐期增长量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

18、增长1%水平值的计算公式有
    A、基期发展水平/100
    B、报告期发展水平/100
    C、基期发展水平*1%
    D、报告期发展水平*1%

19、下列时间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A、高校历年年末在校生人数
    B、高校历年毕业生人数
    C、高校历年招生人数
    D、高校历年年末拥有图书册数

20、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就是
    A、最末水平除以最初水平的n次方根
    B、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的n次方根
    C、各时期定基发展速度连乘积的n次方根
    D、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21、某公司2000年的产值为5000万元,2015年的产值是2000年的3倍,则我们可以说
    A、年平均发展速度是107.6%
    B、年平均发展速度是107.11%
    C、年平均增长速度是7.6%
    D、年平均增长量是666.67万元

22、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一般有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增长量
    D、平均增长量

23、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有
    A、长期趋势
    B、循环变动
    C、不规则变动
    D、季节变动

24、增长1%的水平值就是增长量除以增长速度。

25、在用最小平方法求解直线趋势方程时,简捷法与普通法的预测结果是一样的。

26、求解直线趋势方程最常用的方法是半数平均法。

27、在移动平均法中,移动平均的项数越多,修匀作用越弱。

28、平均发展速度就是各个时期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29、两个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比得到的时间数列一定是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30、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现象所属时间和指标数值。

31、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在空间上不具有直接可加性,但在时间上具有直接可加性。

32、任何时间数列都存在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这四个影响因素。

33、长期趋势只指持续向上或持续向下的趋势。

第九章统计指数分析

统计指数分析

1、质量指标指数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
    A、q1p1
    B、q0p0
    C、q1p0
    D、q0p1

2、某公司报告期增加了很多新员工,为了准确反映全公司职工劳动效率的真实变化,需要编制劳动生产率的
    A、总平均指标指数
    B、固定构成指数
    C、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D、职工人数指数

3、某企业三种不同产品的出厂价格分别比去年上涨了5%、7%和12%,今年三种产品的销售额分别为2000万元、2600万元和400万元,则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了
    A、8%
    B、6.6%
    C、7.96%
    D、6.57%

4、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C、股票价格指数
    D、农产品产量总指数

5、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动,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
    A、10%
    B、90%
    C、110%
    D、111%

6、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之一是
    A、确定被比对象
    B、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固定时期
    C、确定对比基期
    D、计算个体指数

7、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编制所采用的方法是
    A、拉氏综合指数
    B、派氏综合指数
    C、固定权数算术平均指数
    D、固定权数调和平均指数

8、某地区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依此计算该地区物价指数为
    A、9%
    B、8.1%
    C、109%
    D、108.1%

9、在具有报告期实际商品流转额和几种商品价格的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确定价格的平均变动,应该使用
    A、综合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

10、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划分的依据是
    A、说明现象的范围不同
    B、指数表现的形式不同
    C、指数采用的基期不同
    D、统计指标的内容不同

11、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

12、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A、10%
    B、7.1%
    C、7%
    D、11%

13、用综合指数形式计算的商品销售价格指数,表明
    A、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幅度
    B、商品销售品种的变动
    C、商品销售价格的变动程度
    D、商品销售价格的变动方向
    E、销售价格变动对销售额产生的影响

1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指数
    E、动态指数

15、若以q表示出口数量,p表示出口价格,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表示出口额的相对变动程度
    B、表示出口量的变动而使出口额变动的程度
    C、表示出口量的绝对变动量
    D、表示由于出口价格的变动而使出口额变动的绝对量
    E、表示由于出口量的变动而使出口额变动的绝对量

16、某农产品报告期的收购额为120万元,比基期增加了20%,按基期收购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收购额为115万元,,则计算结论正确的有
    A、收购量增长15%
    B、收购价格提高了4.35%
    C、由于收购价的提高使农民增收5万元
    D、由于收购量的增加使收购额增加15万元
    E、报告期收购额比基期增加了15万元

17、若P为产品价格,q为产品产量,则为因价格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

18、在编制综合指数时,虽然将同度量因素加以固定,但同度量因素仍起权数的作用。

19、综合指数一般用实际资料作为权数编制,平均指标指数只能用推算的比重权数 进行加权平均。

20、编制综合指数的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

21、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了15%,在现在1元钱只值原来的0.85元。

22、同度量因素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

23、总指数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平均性。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