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题库

蓝莓题库

欢迎来访!

网站首页高中问答 正文

中国大学mooc犯罪心理学作业答案查询

作者2023-05-30 08:16:45高中问答 78 ℃0 评论

第一单元:绪论(上)

第一单元测试

1、站在心理学的行为归因角度,很多人会对新生婴儿有发自内心的喜爱是因为:
    A、不愿意伤了婴儿父母的面子
    B、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有认知感受模式
    C、新生婴儿的体态和动作符合人类的审美标准
    D、新生婴儿有一种难以解释的魔力

2、对于近年来娱乐圈多次出现的明星吸毒时间,站在犯罪心理学的视角应该如何解释?
    A、这不是犯罪心理学关注的对象
    B、这类行为可以从病态心理学或者精神病学角度加以解释
    C、这类行为可以从正常心理学范畴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视角加以解释
    D、这类行为可以从经典犯罪学的自由意志和功利选择视角加以解释

3、心理学要素对人类思维、情感及行为的影响确实无处不在,但又往往是我们难以感知和把握的,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4、以唤起观众对婴幼儿角色的强烈喜爱为核心创作诉求的影视文艺作品,是以人类的普遍性审美标准为导向的。

第二单元:犯罪学从哲学到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单元测试

1、以下哪一项不是经典犯罪学的基本原则?
    A、平等原则
    B、功利原则
    C、理性原则
    D、法治原则

2、用返祖论来解释犯罪,认为犯罪是由于某些人身上重现了原始人类以及低等动物的那些残暴的天性的学说是哪一位犯罪学家提出的?
    A、贝卡利亚
    B、龙勃罗梭
    C、边沁
    D、萨瑟兰

3、时至今日,尽管犯罪人类学理论依然有一部分支持者并有所发展,但是却早已不是犯罪学理论的主流了。

4、意大利学派犯罪学认为,犯罪是由在人类的自由意志中存在的邪恶成分所引起的

5、贝卡利亚于1764年出版的《________》一书 ,确立了他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的地位。

6、应用于犯罪学研究的实证主义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三个主要的分支:社会学实证主义,生理学实证主义,和__________。

第三单元:心理学行为归因理论发展概述 (上)

第三单元测试

1、8. 在弗洛伊德对人类意识的解释中,表征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的生物和心理驱动力被称为:
    A、自我(ego)
    B、本我(id)
    C、超我(superego)
    D、人格(personality)

2、按照Hans Eysenck的二维人格特征结构,如果一个人特别多愁善感,轻微的天气变化或者朋友一句无心的玩笑都会使他感伤落泪或者兴奋欢呼,这种性格特征属于下列哪一个特征群维度?
    A、内倾或外向维度
    B、情绪稳定或神经质维度
    C、宜人性维度
    D、精神质维度

3、下列哪一项能最好的反映经典条件反射的典型过程?
    A、在年复一年的观看暴力电视节目后,儿童成长为一个很暴力的人
    B、当你翘着二郎腿坐着,用一个小锤子敲你的膝盖,你的小腿会不受控的弹起
    C、在你每次喂一只狗之前摇铃,过了一段时间,在你摇铃时即使不给狗任何食物它仍然会分泌唾液
    D、以上选项皆非

4、下列哪一项二战后发展起来的技术推动了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A、原子能技术
    B、液体火箭技术
    C、基因工程技术
    D、计算机技术

5、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看来,马戏团的猴子习得玩杂耍动作换零食,与人类习得特定的行为以改善自己的人生处境,其背后的机制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6、认知心理学直接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人类与动物类似的初级反射过程,而不关注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比如:注意、直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7、奠定弗洛伊德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的,就是他所提出的________理论。

8、巴甫洛夫的实验所发现的条件反射机制,只描述了一种被动的学习机制,在心理学里被称为“____条件作用”。

第四单元:学习理论 (上)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

1、根据差异接触理论,犯罪行为是________。
    A、一种习得的行为
    B、一种精神的坍塌
    C、一种基因缺陷
    D、一种差异的接触

2、在阿尔伯特•班杜拉著名的“充气娃娃击打”实验中,儿童表现出对充气娃娃的攻击倾向体现的是下列哪一种心理学机制?
    A、模仿学习
    B、社会学习
    C、移情与压制
    D、操作性条件反射

3、根据差异接触理论,行为人最容易从下列哪一类人那里习得犯罪行为?
    A、名声不好的邻居
    B、不常来往的远房亲戚
    C、有劣迹的同窗好友
    D、严肃的社区民警

4、在中和技巧理论中提出了“道德漂移”的概念,下列哪一个是最符合这一概念的现实例子?
    A、大盗周克华杀人越货时冷酷无情,但是对其女友却温柔体贴,爱护有加
    B、某县国土局局长从收受500元礼金开始,越陷越深,最终受贿600万元
    C、某高中生参加反日游行,带头打砸了一家日资商场,哄抢价值数千元财物
    D、一严重精神病人病发,在街头对儿童施暴致其重伤

5、根据Albert Bandura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三元交互论”,下列哪三个因素具有互相影响的关系?
    A、个人、环境、行为
    B、个人、社区、社会
    C、自我、本我、超我
    D、自我、本我、超我

6、18. 除了中和技巧理论之外,下列哪个理论也是作为对差异接触理论的下位理论,为解释社会学习的具体内容而提出的?
    A、天生犯罪人理论
    B、条件反射理论
    C、亚文化理论
    D、冲突理论

7、根据差异接触理论的命题6,如果行为人接触到的对法律禁令的“可接受”之定义压倒了“不可接受”之定义,则行为人就会倾向于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8、大卫·马兹阿(David Matza)和格雷瑟姆·塞克斯(Gresham Sykes)于1957年合作提出的中和技巧理论主要是通过对青少年犯罪人的观察研究总结出来的。

9、班杜拉将个体的观察学习分为四个具体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______以及动机过程。

10、根据差异接触理论的命题7, 差异接触之“差异”可在四个层面上加以量化:频率、持续、____和强度。

半程学习效果评估测试

1、在本课堂中,我们要学习的是
    A、关于“犯罪心理”的科学知识
    B、基于心理学视角的犯罪学理论
    C、读心术的心理学意义
    D、关于如何积极面对生活的心理调节手段

2、在本课程中所讲到的“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的二重性”是什么意思?
    A、我们的世界中存在着“善”与“恶”的二元对立
    B、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知识具有“可确定的”和“不可确定的”二重属性
    C、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一方面来自于直接获取的经验性知识,还来自于间接获取的共识性知识
    D、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具有“主观”和“客观”二重属性

3、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本课堂所学习到的关于科学的基本属性?
    A、命题逻辑的可证伪性
    B、概念体系的操作主义
    C、对命题因果联系的概率性表述
    D、对所获取知识的传播驱动

4、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体系总结的人类经验观察与研究得五类谬误中,“选择性观察”指的是下面哪一个例子?
    A、某医药公司在其新药测试中,将身体状况较好的实验者编入试用组,而将体质较差的实验者编入对照组,以期获得更明显的疗效数据
    B、某观察者以裸眼观察月亮,发现月亮上有人和建筑物的影子
    C、在尝过三家川菜馆的回锅肉之后,某食客得出“回锅肉”口味偏咸的结论
    D、某人认为,每次公鸡打鸣后不久,太阳就出来了,可见公鸡具有控制日出的能力

5、从历史沿革上讲,经典犯罪学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
    A、欧州中世纪基督教教义
    B、中国古代儒家思想
    C、古希腊哲学
    D、欧洲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

6、作为公认的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理论奠基人,贝卡利亚的代表作是
    A、《论犯罪与刑罚》
    B、《国富论》
    C、《君王论》
    D、《社会契约论》

7、意大利学派犯罪学创始人龙勃罗梭关于犯罪行为之生理学成因的学说被称为
    A、差异接触理论
    B、基因决定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返祖理论

8、古时候民间关于某人不可理喻之暴力行为或古怪行为乃是“魔鬼附身”或者“疯癫”的说法,可以被看作是
    A、最原始的以精神疾病或心理疾患解释犯罪行为的尝试
    B、从社会学侧面对犯罪行为成因的一种解读
    C、关于犯罪行为之心理原因的准确表述
    D、对人类思维、情绪与行为的未知根源的科学考察

9、下面那个选项是巴甫洛夫所发现的经典条件作用的例子?
    A、通过反复试错,被关进笼子里的小猫学会了通过拉动拉环,开门脱困
    B、通过反复试错,老鼠在迷宫中找到了通往食物最快捷的路径
    C、因为小时候总是被父亲打,每次当身边有人作出较突兀的肢体动作时,某甲总会下意识地缩一下脖子
    D、儿童看到大人对一个充气娃娃玩具拳打脚踢后,也学着对充气娃娃作出攻击举动

10、在萨瑟兰的差异接触理论中,他认为犯罪行为与守法行为的习得...
    A、在机制上都是相同的
    B、各自有着完全不同的机制
    C、都可以通过对潜意识的解读加以认识
    D、是无法完全用科学加以解释的

11、在建立科学观察可信度标准的努力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对于观察研究谬误的产生机制的全面认识与系统总结。

12、在实证主义学者看来,经典犯罪学关于犯罪及其原因的论述尽管存在明显的错误,但是基本上达到了科学知识的可接受标准。

13、在心理学视角下,人格发展一方面会受到个体先天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会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

14、班杜拉的“充气娃娃击打实验”仅仅是证明了儿童具有模仿大人行为的能力这一近乎公认的事实,因此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并不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15、大卫·马兹阿(David Matza)和格雷瑟姆·塞克斯(Gresham Sykes)于1957年合作提出了犯罪人格理论。

16、根据差异接触理论,犯罪行为的习得主要发生于_________。

17、经典行为主义心理学对于行为学习模式的最具影响力的表述是斯金纳提出的“__________”学习模式

18、在本课程所介绍的心理学理论流派分划中,与“行为学派”相对应,注重对人类思想内在结构进行观察的学术传统被称为“_________”。

第五单元:控制理论(上)

第五单元测试

1、根据Travis Hirschi的社会控制理论,犯罪和越轨行为的动机_________。
    A、只存在于犯罪者群体内
    B、是人类普遍拥有的一种内在特质
    C、只存在于青少年犯罪人群体
    D、只存在于严重精神病患者群体

2、若以犯罪归因逻辑视角为划分标准,社会控制理论属于 _______________理论倾向。
    A、问题性社会结合
    B、社会结合失败
    C、新古典主义
    D、批判犯罪学

3、根据对自我控制理论的分析,自我控制最基本的三个维度是:
    A、依恋、投入、参与
    B、认知能力、耐受能力、功利性满足来源
    C、频率、持久、优先
    D、监督、贴标签、惩罚

4、26. 以下哪一选项中的越轨行为更符合自我控制理论所提出的归因解释?
    A、某著名歌手深陷“吸毒门”
    B、一名以打架闹事出名的高中生被学校开除后加入当地一个暴力团伙“青龙帮”
    C、几名宗教极端分子在某处闹市实施自杀式炸弹袭击
    D、继母虐待未成年的继子女致其死亡

5、简单任务偏好的实质是行为人缺乏对挫折的耐受力,因此可以被称作自我控制能力的“认知能力维度”。

6、属于间接性外部控制的社会控制机制一方面使行为人产生实施特定合规行为的意愿,另一方面使行为人产生意愿的执行力。

7、按照赫希的表述,社会控制有四个组成部分:___、___、___、和___。

8、自我控制理论指出,_______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因果联系

第六单元:犯罪人格

第六单元测试

1、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家赫尔维·克莱克利的定义,精神病态者____________________。
    A、必然是高发的暴力犯罪人
    B、往往在各项心智指标上表现正常
    C、对所实施的刑事犯罪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D、在受刑事处罚后多数改过自新

2、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约克尔森和萨米诺的临床观察与总结,下列哪些性格特质不属于“犯罪人格”的核心要素?
    A、从幼年就开始出现的暴力倾向以及与之配合的道德观模式。
    B、性生活无节制并往往伴有虐待倾向。
    C、往往具有肤浅的迷人外表并善于以此为条件欺骗和操纵他人。
    D、体格往往比常人更健壮,而智力往往要弱于常人

3、萨缪尔·约克尔森(Samuel Yochelson)与斯坦顿·萨米诺(Stanton E. Samenow)历时长达15年的犯罪人心理治疗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帮助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学领域重获认可。

4、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黑尔(Robert Hare)创制的《精神病态核查表》被公认为对再犯可能,暴力倾向及矫治反应具有良好的识别与预判能力。

5、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黑尔(Robert Hare)因为其在精神病态临床诊断工具发展方面的贡献而被称为__________。

6、在《_______》一书中,萨缪尔·约克尔森(Samuel Yochelson)与斯坦顿·萨米诺(Stanton E. Samenow)系统地提出了对犯罪人格的总结,其发现得到了很多类似研究的印证,并获得犯罪学界的高度认可。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1、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以下哪一项知识是只能存在于我们的“共识世界”而不可能来自我们的“经验世界”的?
    A、湖北武汉有座黄鹤楼
    B、哈尔滨冬天很冷
    C、睡觉前咖啡喝多了会失眠
    D、火星表面温度不适宜人类生存

2、当我们以传播和共享的方式尝试将经验性知识转化为共识性知识时,主要会面临________问题的阻碍。
    A、语言
    B、可信度
    C、时差
    D、费用

3、以下命题表达中哪一个表达是不具有可证伪性的?
    A、所有的天鹅都是美丽的
    B、水加热至沸点后会转为气态
    C、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D、大量吸烟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4、以下哪一个是对于科学命题的非绝对化概率性表述属性的错误理解?
    A、这一属性是科学研究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B、这一属性决定了现代科学研究高度依赖统计学
    C、既然正规医院也没法百分百治好所有的病人,我们就不应该拒绝民间偏方
    D、因为科学研究不可能达致绝对真理,因此科学发现与命题的表述也不应绝对化

5、下述哪一项是对科学方法论的根本目的的正确理解?
    A、科学方法论的根本目的是以更高的效率获得关于世界的正确认识
    B、科学方法论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被传播的知识具有足够的可信度
    C、科学方法论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科学研究的透明化与全民化
    D、科学方法论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具有价值最大化的研究成果

6、在科学方法论关于观察研究的谬误分类中,下面哪一个是“选择性观察”的例子?
    A、“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B、从患者中随机选择100名参加某新药的人体试验
    C、“情人眼里出西施”
    D、消费者通过对不同品牌商品的直接比较选择购买对象

7、在科学方法论所总结的观察研究之五类谬误中,“过度概括”是指:
    A、错误地放大有限观察得出的个体特征并将其用于建构对观察对象的一般性描述
    B、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对象的特征之描述不够详尽,过于概括
    C、过度依赖概括性的原则来指导具体的科学研究实践活动
    D、在观察研究中对信息的采集与解读不全面,甚至极度片面

8、从哲学基础层面讲,经典犯罪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
    A、关于世界的不可知性的假设
    B、关于理性之最高性的假设
    C、关于人的意志自由的假设
    D、关于人人生而平等的假设

9、作为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边沁是____________的创立者。
    A、科学方法论
    B、实证主义犯罪学
    C、道德哲学
    D、功利主义哲学

10、以下哪一项是实证主义犯罪学家对经典犯罪学的评价?
    A、“前科学的,哲学性的推测”
    B、“关于犯罪原因的最有学术品味的表述”
    C、“对犯罪归因视角的革命性转变”
    D、“道可道,非常道”

11、从犯罪学理论发展的历史性视角看,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意大利学派最具意义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A、提出了“返祖理论”,全面而系统地解释了暴力犯罪的原因
    B、指出了士兵的纹身与违纪行为之间的重要联系
    C、促使犯罪学由法哲学领域进入社会科学领域
    D、推动了欧洲反法西斯国际联盟的建立

12、根据犯罪心理学对人及其行为的属性的基本假设,反常的思维情绪或行为既可以来自神经系统的内在缺陷,也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
    A、个人社会化经历中的特定不良因素
    B、人类漫长进化过程中的变异特质
    C、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外部影响
    D、科技进步导致的风险因素

13、从犯罪行为归因研究视野上讲,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引入的“潜意识”概念,填补了经典犯罪学“________”和生物犯罪学“________”之间的认识空白。
    A、社会控制,自我控制
    B、自由意志,动物本能
    C、行为学习,社会学习
    D、性善论,性恶论

14、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将人格特质的构成总结为两个基本维度:性格内外倾维度与情绪稳定度(神经质)维度。
    A、艾德蒙·弗洛伊德
    B、杰里米·边沁
    C、戈登·阿尔伯特
    D、汉斯·艾森克

15、根据人格特质理论的二维度结构模式所总结的四类人格类型,拥有“粘液质”人格的人的行为特点是:
    A、多愁善感,不善沟通
    B、咋咋呼呼,情绪多变
    C、行事稳重,喜怒不形于色
    D、开朗外向,心态积极稳定

16、从学术史发展历程上讲,行为学派心理学的出现与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_________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的。
    A、心灵学派
    B、经典犯罪学派
    C、符号互动学派
    D、实证主义学派

17、在一个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让一只猫在笼子中通过反复尝试学会通过触碰拉环打开笼门脱困。这一实验揭示的是行为习得的_____________机制。
    A、符号化学习
    B、主动学习
    C、经典条件作用
    D、操作性条件作用

18、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的,努力发掘心灵学派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价值,以对人类思维现象的创新性解读来挑战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地位的一场学术潮流被称为“__________”。
    A、认知革命
    B、文艺复兴
    C、新浪潮运动
    D、批判犯罪学

19、以下哪一个是对斯金纳提出的“刺激-反射”模型的正确解读?
    A、所有作为习得结果的新行为都是紧随一个环境外部刺激而发生,是主体对这一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射性回应
    B、个体的不同认知结构将会决定哪些环境刺激将会被感知,并以此为基础指导行为决策
    C、个体的行为一方面体现环境的影响,同时其行为也会改变其周遭的环境
    D、人的认知结构的差异会影响其对环境刺激的解读,从而间接影响其环境

20、以下哪一个学说不是班杜拉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A、三元交互决定论
    B、观察学习机制
    C、自我效能决定论
    D、符号认知学习论

21、以下哪一项是关于班杜拉著名的儿童模仿实验(波波玩偶实验)的正确说法?
    A、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对充气玩偶实施攻击行为的成年人
    B、在本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机制
    C、波波玩偶实验是心理学发展史上无争议的最重要心理学实验
    D、本实验不外乎是证明了小孩子会模仿大人地行为

22、根据班杜拉对观察学习机制的四过程表述,在__________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会将其从模仿对象那里获取的具体信息转化成抽象的认知符号以便于可以存储于记忆中。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运动再现过程
    D、动机过程

23、以下哪一句是犯罪学界对萨瑟兰的差异接触理论的评价?
    A、“即使在我们的头脑中,人类也没有自由可言”
    B、“针对犯罪原因提出的最具学术品味的理论性论述之一”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犯罪是正常人对非正常环境作出的正常反应”

24、根据差异接触理论的第3命题,犯罪行为习得的主要部分发生于______________。
    A、对成年人行为的模仿
    B、类似于马戏团驯兽的引导
    C、关系亲密的个人群体之内
    D、行为人内在心理的扭曲与压抑

25、以下哪一项可以被认为是差异接触理论第4命题所指“对犯罪的技巧及与犯罪相关的目的、动机、合理化解释与态度的习得”的例子?
    A、监狱中混合关押的犯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B、儿童模仿大人击打充气娃娃
    C、青少年帮派成员抱着“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念头参与街头斗殴
    D、以上皆是

26、以下哪一项是对差异接触理论与中和技巧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正确理解?
    A、这两个理论各自独立,无明显逻辑关联
    B、差异接触理论与中和技巧理论是学习理论体系中并列的归因理论
    C、中和技巧理论是对差异接触理论进行解释与补充的下位理论
    D、中和技巧理论是差异接触理论的概念性基础

27、大卫·马兹阿(David Matza)和格雷瑟姆·塞克斯(Gresham Sykes)通过对青少年犯罪人的观察研究总结,发现的被称为“道德漂移”的现象,指的是什么?
    A、行为人利用道德规范的一些漏洞为借口实施越轨行为,而一旦这些借口失效,又回到道德规范的红线以内
    B、行为人在实施了过失或偶然的错误行为之后作出强词夺理的辩解
    C、行为人利用特殊情境制造一个合理化解释,着手实施一个早已存在的犯意
    D、行为人对其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不予认可或者避重就轻

28、下面哪一个理论被认为是属于以性恶论为基础的守法行为归因理论倾向?
    A、经典犯罪学理论
    B、行为学习理论
    C、社会控制理论
    D、标签理论

29、根据社会学家弗朗西斯·伊凡·奈所总结的控制类型,通过被社会化的个人所重视的人际关系对个人施加压力以实现的控制被称为“__________”。
    A、直接控制
    B、间接控制
    C、内在控制
    D、通过欲求满足实现的控制

30、按照赫希的表述,社会控制有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
    A、注意、保持、再现、动机
    B、持续、频率、优先、强度
    C、依恋、投入、参与、信仰
    D、否定责任、否定伤害、谴责谴责者、诉诸高阶忠诚

31、基于人格特质理论的研究范式,以下哪一项不是构成低自我控制能力的基本维度?
    A、认知能力维度
    B、行为学习维度
    C、耐受能力维度
    D、功利性满足来源维度

32、基于人格特质理论的研究范式,构成低自我控制能力次生维度之一的简单化自我中心性实际上是由哪两个基本维度组合而成?
    A、认知能力维度与功利性满足来源维度
    B、耐受能力维度与功利性满足来源维度
    C、认知能力维度与耐受能力维度
    D、性格内外倾维度与情绪稳定度维度

33、以下哪一项不是约克尔森和萨米诺所总结出的“犯罪人格”的核心要素?
    A、从幼年就开始出现的暴力倾向以及与之配合的道德观模式
    B、性格冲动而善变,对自身行事缺乏长期计划性
    C、无理由的反社会行为,经常性的空虚感或无聊感
    D、多愁善感而不善于与人沟通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