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mooc历史城镇保护作业答案查询
作者2023-05-30 08:18:33建筑工程答案 78 ℃0 评论 第一单元 导论1单元测验1、关于“乡愁”,描述错误的是:
A、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人们对故乡里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物质环境的记忆
C、家乡祖祖辈辈留下的人与人的亲情关系
D、家乡和故乡带来的愁苦之情
2、历史性城市泛指:
A、历史性城市、历史性城镇、历史性中心或历史性街区,包括其自然和人工环境
B、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C、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城市
D、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永久性城镇、集镇或城市
3、历史文化名城指:
A、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实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B、凡具有一定历史的城市,不论是自发形成还是按规划建设的,都可以叫做历史文化名城
C、泛指历史性城市、历史性城镇、历史性中心或历史性街区,包括其自然和人工环境
D、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永久性城镇、集镇或城市
4、美国学者克拉克洪提出文明出现的三个表现不包括:
A、存在一系列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永久性城镇、集镇或城市
B、已发明、使用文字
C、已有纪念性的公共建筑和进行礼仪应典活动的中心场所
D、具有先进的生产力
5、关于“城市”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
B、城市实质上就是人类的化身
C、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城市”
D、“城市”为人类的进步、文明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E、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6、历史性城市的价值包括:
A、情感价值、文化价值、使用价值
B、情感价值、文物价值、使用价值
C、情感价值、文物价值、经济价值
D、情感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7、历史性城市文化价值的内涵不包括:
A、文献价值,历史价值
B、考古价值,美学和象征性的价值
C、建筑学的价值,科学价值
D、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8、历史性城市使用价值的内涵不包括:
A、经济价值
B、文化价值
C、社会价值
D、政治价值
9、关于城市文化遗产不正确的是:
A、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基础
B、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C、影响并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D、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E、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0、历史性城市情感价值的内涵是:
A、认同性,延续性,精神的和象征的作用
B、文献价值,历史价值
C、考古价值,美学和象征性的价值
D、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
第二单元 发展历程及制度演变2单元测验1、于1964年在ICOMOS大会上通过,致力于文物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公约/宣言是
A、《威尼斯宪章》
B、《雅典宪章》
C、《世界遗产公约》
D、《佛罗伦萨宪章》
2、以下哪个流派不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三个影响较大的文物建筑保护的流派
A、法国派
B、英国派
C、意大利派
D、西班牙派
3、“风格修复”(Restauration Stylistique)是由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
A、(法国)维欧勒·勒·杜克Viollet-le-Duc
B、(英国)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
C、(意大利)卡米洛·波依托Camillo Boito
D、(英国)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意大利派关于文物保护的思想观点
A、文物建筑有多方面价值,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文化史和社会史的见证
B、保护文物建筑的全部历史信息,并且使这部历史清晰可读
C、文物建筑的缺失部分并不属于历史信息
D、反对片面追求恢复文物建筑的初始风格,更不能去“创造”根本不存在的纯正风格
5、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复要遵循()的原则
A、去伪存真
B、原封不动
C、以假乱真
D、整旧如旧
6、以下关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A、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开始于1920年代的考古科学研究
B、梁思成创建的营造学社第一次系统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C、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机构是北京大学建立的考古学研究所
D、200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标志我国建立起单体文物、历史地段、历史性城市的多层次保护体系
7、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年确定的,共有()个
A、1982,24
B、1982,20
C、1986,24
D、1986,20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按城市特点分类的类型的是
A、历史悠久类
B、海运交通等特殊功能类
C、民族及地方特色类
D、近现代类
9、“两法一条例”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法律法规框架的骨干,以下哪部法律法规/条例不属于“两法一条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C、《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10、以下观点中错误的是
A、由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报住建部、文物局审批
B、《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体系走向成熟
C、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我国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D、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从“文物”到“文化遗产”的历史性转型
第三单元 保护的基本要素和内容3单元测验1、关于文物古迹叙述错误的是:
A、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
B、地面或地下古遗址属于文物古迹、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都属于文物古迹
C、近代代表性和革命性建筑不属于文物古迹
D、文物古迹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2、古文化遗址指:
A、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或历史事件的人文景观
B、人类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历史遗迹
C、古代人类居住的建筑废墟
D、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加工而遗留的一些场所
3、关于地下文物埋藏区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地下文物集中分布的地区,由城市人民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公布为地下文物埋藏区
B、地下文物包括埋藏在城市地面之下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
C、地下文物埋藏区应根据文物部门提供的考古资料划定
D、规划地下文物埋藏区保护界线应经过规划部门的认定,文物部门已经确定的保护界线可以直接纳入保护规划中
4、关于文物保护单位描述正确的是:
A、文物保护单位是对确定纳入保护对象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统称,在我国分为全国、省级和市、县级三类
B、文物保护单位是指由国家或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批准,列入保护名录的各级法定保护建筑
C、不是所有文物保护单位都要划定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视保护级别而定
D、历史建筑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一部分
5、文物建筑不包括:
A、古建筑,即具有重大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代建筑作品。
B、历史纪念建筑物,即与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有联系的历史建筑或纪念建筑物。
C、具有各种文化意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D、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构筑物
6、历史建筑是指
A、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
B、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
C、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D、在城市发展中具有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7、对于历史建筑研究、评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历史建筑的研究和评定需要在普查的基础上
B、以是否有助于保持城市空间景观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为目标进行评定
C、以是否具有潜在的历史、文化、建筑和艺术方面的价值为目标进行评定
D、历史建筑研究、评定是以历史信息的含量为标准
8、关于历史城区描述错误的是:
A、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
B、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
C、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D、历史城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宜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60%以上
9、历史文化街区是指:
A、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B、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C、体现特有的城市规划布局,优美的城市空间景观(如城市轮廓线),以及明确的规划思想等建筑群体
D、保存着重要的历史和人文信息,其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街区景观能体现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
10、建筑、城市与自然景观保护的要素不包括:
A、城市轴线、街道骨架和街巷尺度
B、河网水系、山体林地
C、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的空间轮廓
D、城市周围的人工景观和环境
第四单元 总体发展战略与模式选择4单元测验1、苏州市一贯以来的历史保护规划指导思想是:
A、保护好古城风貌和优秀文化遗产,加强旧城基础设施改造,积极建设新区。
B、将保护城风貌和优秀文化遗产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
C、“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D、把工业区从中心区迁出,实现功能纯化与提升。
E、开展旧城的有机更新与改造。
F、建立新城与旧城的有机关联。
2、历史古城存在着几种典型情况,其中一种为“城区历史遗存较为分散,新的建设规模较大,难在内容上和空间分布上形成体系”,请问以下哪个城市属于这种情况?
A、上海
B、长沙
C、东京
D、北京
E、南京
F、巴黎
G、罗马
H、华沙
I、杭州
3、巴黎市的城市历史保护的经验和启示中不包括:
A、将建设历史名城作为城市的最主要职能
B、古城保护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融入大的区域规划,建立新城和副中心
D、注重老城内部及周边地区发展的整体协调
E、加强中心地区及其基础设施的综合更新与改造
4、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时,下列城市中最适合将历史名城职能作为该城市的主要职能的是:
A、小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B、小城市,不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
C、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D、大城市,不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
5、对于现阶段中国历史城市保护的战略与模式的选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强人口控制,疏散人口,不需要考虑疏散对象的性质。
B、通过建设新区以缓解古城,解决旧城区功能过分重叠问题。
C、加强人口容量与环境容量控制,疏散人口。
D、把工业从中心区迁出,实现功能纯化与提升。
E、开展旧城的有机更新与改造。
F、保持旧城的活力和功能混合。
6、从苏州市的历史保护经验来看,现阶段苏州古城保护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A、古城人口老龄化、人口素质下降
B、古城交通系统压力日益增大
C、古城仍存在的违规建设与破坏传统风貌现象
D、古城基础设施老旧环境质量下降
7、洛阳市当前的带状城市格局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洛阳市的城市发展用地选择需要避开大遗址和重要地下遗存
B、洛阳市的城市空间布局是交通导向的
C、洛阳市的城市发展用地选择受到山地、河流地形因素的限制
D、洛阳市的城市发展用地选择以建立与大遗址和重要地下遗存之间的联系为导向
8、以下不属于苏州市优化老城人口控制的措施的是:
A、增加古城内公共交通设施,便于通勤人口出行。
B、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改善居住条件。
C、调整优化古城内公共功能,减少通勤人口总量。
D、引导外来旅游人口,激发古城特色的弘扬。
E、培育古城文化氛围,鼓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9、北京市的旧城整体格局保护的目标不包括
A、放射状街巷的空间形态
B、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
C、街巷胡同
D、古树名木
E、传统建筑色彩与形态
10、北京市的旧城整体格局保护中,在建筑高度控制上,对什么样的区域划定为多层限制建设区
A、对已经基本建成的,以多层建筑为主体的区域
B、对文物和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
C、对已经基本建成的,以中高层建筑为主体的地区
D、对尚存的平房四合院相对集中,且对旧城整体格局保护有积极意义的非历史文化保护地区
第五单元 旧城交通组织与空间特质保护5单元测验1、历史性城市保护中首先要遇到的问题,是处理好铁路和对外公路交通,以下哪一项内容不包括在内?
A、铁路线和车站的布局
B、主次干道的设置
C、交通分区
D、对外与过境公路交通组织
2、以下哪个规划方案直接将现代化交通模式叠加在老城区结构之上?
A、勒·柯布西耶的巴黎佛瓦赛规划
B、奥斯曼的巴黎改建规划
C、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
D、伦敦的新城建设运动
3、近几年以下哪个城市采取“软性交通”策略来保护老城区:
A、波尔多
B、罗马
C、莫斯科
D、巴黎
4、关于历史城区内部道路组织说法错误的是:
A、原则上不得拓宽,不得改变已有的道路骨架
B、历史城区内需要设置特殊的交通管制
C、采用去弯取直、拓宽路面的方法来解决交通瓶颈
D、建立微循环交通系统和休闲慢行系统
5、根据古城保护结构和交通特征来进行交通分区,可以分为:
A、慢行优先区、机动车限行区、公交优先区
B、交通限制区、交通核心区、交通协调区
C、慢行优先区、公交引导区、协调发展区
D、畅速区、稳速区、慢速区
6、苏州古城区交通出行结构的引导目标是将社会车辆的出行比例控制在哪个范围内?
A、≤5
B、≤10
C、≤15
D、≤20
7、苏州对于进出跨护城河桥梁通道遵循什么原则来进行交通管制?
A、方便入城、限制出城
B、方便出城、限制入城
C、限制出城和入城
D、限制机动车通行
8、苏州古城区实行差别化的停车调控,古城区新建居住内部公共设施的停车配建标准采用外围区标准的?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9、关于苏州古城区停车管理强化策略以下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A、主干道和交通性次干道不允许设置路边停车位
B、控制停车时间,提高停车周转率
C、沿古城区周边设立停车诱导系统
D、交通性干道增设路边停车位以缓解停车问题
10、以下哪一项内容不属于绿色交通的范畴?
A、选用新能源车型
B、交通运行上采用低碳环保的组织模式
C、以人为本,引入公交稳静化理念
D、大力发展电调出租车
第六单元 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更新6单元测验1、“南京老城南事件”发生的年代是:
A、1998年
B、2002年
C、2006年
D、2010年
2、基层政府对老城南地区改造的初衷是:
A、拍卖开发权,赚取金钱
B、提高文化价值
C、保护历史
D、改善人居环境
3、以下价值导向不属于当时专家学者对老城南地区的认识的是:
A、强调保护历史
B、强调历史地区在现代环境中的发展
C、强调保护和发展的平衡关系
D、强调开发为主
4、关于老城南历史资源的当代整合,吴良镛院士提出的观点是:
A、整体性创造
B、局部性创造
C、特殊性创造
D、一般性创造
5、可持续振兴(Sustainable revitalization)是指达到一种多要素平衡,不属于多要素之一的是:
A、经济发展规律
B、居民需求和权利
C、城市发展水平提高
D、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
6、不属于实现历史街区可持续振兴七大要素的是:
A、让人们回到市中心
B、历史街区的发展需要与城市其他地区整体考虑
C、道路交通实现步行化
D、使用无形的和有形的遗产价值和文化多样性提高城市的形象
7、对历史街区可持续振兴理解不正确的是:
A、没有通用的“可复制模板”
B、具体系统管理架构至关重要
C、从历史街区效益出发,以经济发展优先
D、非物质文化的振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8、哪一项不属于历史街区进行现状调查与综合评价的目的:
A、建立“现状-目标-决策”评估模型
B、保证保护措施因地制宜
C、提高保护规划过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D、为保护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9、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保护和再生应当以什么为前提:
A、历史街区稳定的经济效益
B、历史街区居民的优质人居环境
C、历史街区整体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D、历史街区自然环境的生态性
10、对历史街区应对变化重新建立城市连接理解不正确的是:
A、真实性不应局限于某一时段
B、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需要被鼓励
C、应建立保护与可持续性的良好机制
D、公众参与是最重要的部分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1、关于“乡愁”,描述错误的是:
A、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人们对故乡里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物质环境的记忆
C、家乡祖祖辈辈留下的人与人的亲情关系
D、家乡和故乡带来的愁苦之情
2、历史性城市泛指:
A、历史性城市、历史性城镇、历史性中心或历史性街区,包括其自然和人工环境
B、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C、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城市
D、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永久性城镇、集镇或城市
3、历史文化名城指:
A、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实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B、凡具有一定历史的城市,不论是自发形成还是按规划建设的,都可以叫做历史文化名城
C、泛指历史性城市、历史性城镇、历史性中心或历史性街区,包括其自然和人工环境
D、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永久性城镇、集镇或城市
4、美国学者克拉克洪提出文明出现的三个表现不包括:
A、存在一系列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永久性城镇、集镇或城市
B、已发明、使用文字
C、已有纪念性的公共建筑和进行礼仪应典活动的中心场所
D、具有先进的生产力
5、关于“城市”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
B、城市实质上就是人类的化身
C、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城市”
D、“城市”为人类的进步、文明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E、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6、历史性城市的价值包括:
A、情感价值、文化价值、使用价值
B、情感价值、文物价值、使用价值
C、情感价值、文物价值、经济价值
D、情感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7、历史性城市情感价值的内涵是:
A、认同性,延续性,精神的和象征的作用
B、文献价值,历史价值
C、考古价值,美学和象征性的价值
D、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
8、历史性城市文化价值的内涵不包括:
A、文献价值,历史价值
B、考古价值,美学和象征性的价值
C、建筑学的价值,科学价值
D、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9、历史性城市使用价值的内涵不包括:
A、经济价值
B、文化价值
C、社会价值
D、政治价值
10、关于城市文化遗产不正确的是:
A、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基础
B、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C、影响并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D、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E、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1、于1964年在ICOMOS大会上通过,致力于文物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公约/宣言是
A、《威尼斯宪章》
B、《雅典宪章》
C、《世界遗产公约》
D、《佛罗伦萨宪章》
12、以下哪个流派不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三个影响较大的文物建筑保护的流派
A、法国派
B、英国派
C、意大利派
D、西班牙派
13、“风格修复”(Restauration Stylistique)是由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
A、(法国)维欧勒·勒·杜克Viollet-le-Duc
B、(英国)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
C、(意大利)卡米洛·波依托Camillo Boito
D、(英国)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1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意大利派关于文物保护的思想观点
A、文物建筑有多方面价值,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文化史和社会史的见证
B、保护文物建筑的全部历史信息,并且使这部历史清晰可读
C、文物建筑的缺失部分并不属于历史信息
D、反对片面追求恢复文物建筑的初始风格,更不能去“创造”根本不存在的纯正风格
15、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复要遵循()的原则
A、去伪存真
B、原封不动
C、以假乱真
D、整旧如旧
16、以下关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A、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开始于1920年代的考古科学研究
B、梁思成创建的营造学社第一次系统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C、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机构是北京大学建立的考古学研究所
D、200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标志我国建立起单体文物、历史地段、历史性城市的多层次保护体系
17、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年确定的,共有()个
A、1982,24
B、1982,20
C、1986,24
D、1986,20
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按城市特点分类的类型的是
A、历史悠久类
B、海运交通等特殊功能类
C、民族及地方特色类
D、近现代类
19、“两法一条例”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法律法规框架的骨干,以下哪部法律法规/条例不属于“两法一条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C、《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0、以下观点中错误的是
A、由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报住建部、文物局审批
B、《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体系走向成熟
C、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我国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D、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从“文物”到“文化遗产”的历史性转型
21、关于文物古迹叙述错误的是:
A、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
B、地面或地下古遗址属于文物古迹、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都属于文物古迹
C、近代代表性和革命性建筑不属于文物古迹
D、文物古迹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22、古文化遗址指:
A、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或历史事件的人文景观
B、人类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历史遗迹
C、古代人类居住的建筑废墟
D、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加工而遗留的一些场所
23、关于地下文物埋藏区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地下文物集中分布的地区,由城市人民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公布为地下文物埋藏区
B、地下文物包括埋藏在城市地面之下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
C、地下文物埋藏区应根据文物部门提供的考古资料划定
D、规划地下文物埋藏区保护界线应经过规划部门的认定,文物部门已经确定的保护界线可以直接纳入保护规划中
24、关于文物保护单位描述正确的是:
A、文物保护单位是对确定纳入保护对象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统称,在我国分为全国、省级和市、县级三类
B、文物保护单位是指由国家或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批准,列入保护名录的各级法定保护建筑
C、不是所有文物保护单位都要划定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视保护级别而定
D、历史建筑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一部分
25、文物建筑不包括:
A、古建筑,即具有重大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代建筑作品。
B、历史纪念建筑物,即与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有联系的历史建筑或纪念建筑物。
C、具有各种文化意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D、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构筑物
26、历史建筑是指
A、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
B、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
C、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D、在城市发展中具有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27、对于历史建筑研究、评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历史建筑的研究和评定需要在普查的基础上
B、以是否有助于保持城市空间景观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为目标进行评定
C、以是否具有潜在的历史、文化、建筑和艺术方面的价值为目标进行评定
D、历史建筑研究、评定是以历史信息的含量为标准
28、关于历史城区描述错误的是:
A、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
B、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
C、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D、历史城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宜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60%以上
29、历史文化街区是指:
A、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B、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C、体现特有的城市规划布局,优美的城市空间景观(如城市轮廓线),以及明确的规划思想等建筑群体
D、保存着重要的历史和人文信息,其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街区景观能体现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
30、建筑、城市与自然景观保护的要素不包括:
A、城市轴线、街道骨架和街巷尺度
B、河网水系、山体林地
C、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的空间轮廓
D、城市周围的人工景观和环境
31、苏州市一贯以来的历史保护规划指导思想是:
A、保护好古城风貌和优秀文化遗产,加强旧城基础设施改造,积极建设新区。
B、将保护城风貌和优秀文化遗产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
C、“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D、把工业区从中心区迁出,实现功能纯化与提升。
E、开展旧城的有机更新与改造。
F、建立新城与旧城的有机关联。
32、历史古城存在着几种典型情况,其中一种为“城区历史遗存较为分散,新的建设规模较大,难在内容上和空间分布上形成体系”,请问以下哪个城市属于这种情况?
A、上海
B、东京
C、长沙
D、北京
E、南京
F、巴黎
G、罗马
H、华沙
I、杭州
33、巴黎市的城市历史保护的经验和启示中不包括:
A、将建设历史名城作为城市的最主要职能
B、古城保护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融入大的区域规划,建立新城和副中心
D、注重老城内部及周边地区发展的整体协调
E、加强中心地区及其基础设施的综合更新与改造
34、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时,下列城市中最适合将历史名城职能作为该城市的主要职能的是:
A、小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B、小城市,不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
C、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D、大城市,不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
35、对于现阶段中国历史城市保护的战略与模式的选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强人口控制,疏散人口,不需要考虑疏散对象的性质。
B、通过建设新区以缓解古城,解决旧城区功能过分重叠问题。
C、加强人口容量与环境容量控制,疏散人口。
D、把工业从中心区迁出,实现功能纯化与提升。
E、开展旧城的有机更新与改造。
F、保持旧城的活力和功能混合。
36、从苏州市的历史保护经验来看,现阶段苏州古城保护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A、古城人口老龄化、人口素质下降
B、古城交通系统压力日益增大
C、古城仍存在的违规建设与破坏传统风貌现象
D、古城基础设施老旧环境质量下降
37、洛阳市当前的带状城市格局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洛阳市的城市发展用地选择需要避开大遗址和重要地下遗存
B、洛阳市的城市空间布局是交通导向的
C、洛阳市的城市发展用地选择受到山地、河流地形因素的限制
D、洛阳市的城市发展用地选择以建立与大遗址和重要地下遗存之间的联系为导向
38、以下不属于苏州市优化老城人口控制的措施的是:
A、增加古城内公共交通设施,便于通勤人口出行。
B、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改善居住条件。
C、调整优化古城内公共功能,减少通勤人口总量。
D、引导外来旅游人口,激发古城特色的弘扬。
E、培育古城文化氛围,鼓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39、北京市的旧城整体格局保护的目标不包括
A、放射状街巷的空间形态
B、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
C、街巷胡同
D、古树名木
E、传统建筑色彩与形态
40、北京市的旧城整体格局保护中,在建筑高度控制上,对什么样的区域划定为多层限制建设区
A、对已经基本建成的,以多层建筑为主体的区域
B、对文物和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
C、对已经基本建成的,以中高层建筑为主体的地区
D、对尚存的平房四合院相对集中,且对旧城整体格局保护有积极意义的非历史文化保护地区
41、历史性城市保护中首先要遇到的问题,是处理好铁路和对外公路交通,以下哪一项内容不包括在内?
A、铁路线和车站的布局
B、主次干道的设置
C、交通分区
D、对外与过境公路交通组织
42、以下哪个规划方案直接将现代化交通模式叠加在老城区结构之上?
A、勒·柯布西耶的巴黎佛瓦赛规划
B、奥斯曼的巴黎改建规划
C、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
D、伦敦的新城建设运动
43、近几年以下哪个城市采取“软性交通”策略来保护老城区:
A、波尔多
B、罗马
C、莫斯科
D、巴黎
44、关于历史城区内部道路组织说法错误的是:
A、原则上不得拓宽,不得改变已有的道路骨架
B、历史城区内需要设置特殊的交通管制
C、采用去弯取直、拓宽路面的方法来解决交通瓶颈
D、建立微循环交通系统和休闲慢行系统
45、根据古城保护结构和交通特征来进行交通分区,可以分为:
A、慢行优先区、机动车限行区、公交优先区
B、交通限制区、交通核心区、交通协调区
C、慢行优先区、公交引导区、协调发展区
D、畅速区、稳速区、慢速区
46、苏州古城区交通出行结构的引导目标是将社会车辆的出行比例控制在哪个范围内?:
A、≤5
B、≤10
C、≤15
D、≤20
47、苏州对于进出跨护城河桥梁通道遵循什么原则来进行交通管制?:
A、方便入城、限制出城
B、方便出城、限制入城
C、限制出城和入城
D、限制机动车通行
48、苏州古城区实行差别化的停车调控,古城区新建居住内部公共设施的停车配建标准采用外围区标准的?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49、关于苏州古城区停车管理强化策略以下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A、主干道和交通性次干道不允许设置路边停车位
B、控制停车时间,提高停车周转率
C、沿古城区周边设立停车诱导系统
D、交通性干道增设路边停车位以缓解停车问题
50、以下哪一项内容不属于绿色交通的范畴?
A、选用新能源车型
B、交通运行上采用低碳环保的组织模式
C、以人为本,引入公交稳静化理念
D、大力发展电调出租车
51、“南京老城南事件”发生的年代是:
A、1998年
B、2002年
C、2006年
D、2010年
52、基层政府对老城南地区改造的初衷是:
A、拍卖开发权,赚取金钱
B、提高文化价值
C、保护历史
D、改善人居环境
53、以下价值导向不属于当时专家学者对老城南地区的认识的是:
A、强调保护历史
B、强调历史地区在现代环境中的发展
C、强调保护和发展的平衡关系
D、强调开发为主
54、关于老城南历史资源的当代整合,吴良镛院士提出的观点是:
A、整体性创造
B、局部性创造
C、特殊性创造
D、一般性创造
55、可持续振兴(Sustainable revitalization)是指达到一种多要素平衡,不属于多要素之一的是:
A、经济发展规律
B、居民需求和权利
C、城市发展水平提高
D、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
56、不属于实现历史街区可持续振兴七大要素的是:
A、让人们回到市中心
B、历史街区的发展需要与城市其他地区整体考虑
C、道路交通实现步行化
D、使用无形的和有形的遗产价值和文化多样性提高城市的形象
57、对历史街区可持续振兴理解不正确的是:
A、没有通用的“可复制模板”
B、具体系统管理架构至关重要
C、从历史街区效益出发,以经济发展优先
D、非物质文化的振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58、哪一项不属于历史街区进行现状调查与综合评价的目的:
A、建立“现状-目标-决策”评估模型
B、保证保护措施因地制宜
C、提高保护规划过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D、为保护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59、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保护和再生应当以什么为前提:
A、历史街区稳定的经济效益
B、历史街区居民的优质人居环境
C、历史街区整体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D、历史街区自然环境的生态性
60、对历史街区应对变化重新建立城市连接理解不正确的是:
A、真实性不应局限于某一时段
B、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需要被鼓励
C、应建立保护与可持续性的良好机制
D、公众参与是最重要的部分